要了解
Type-C的原理,最先要掌握他的PN即界定,Type-C边有4对TX/RX取分,2对USBD+/D-,一对SBU,2个CC,此外也有4个VBUS和4个接地线。
自然,假如协调器只必须DP信号,不用USB3.1信号,那DP可以运用所有4对TX/RX差分线做输出,进而完成较多4lanes的DP输出,给予达到32.4Gbps的总输出网络带宽(每条lane可以输出8.IGbps),轻轻松松完成5Kx3K60帧视频,乃至最大可达8K×4K60帧视频(4:2:0数据信息),这类模式便是DPonly模式。此外为了更好地兼容USB2.0,Type-C还留下了USBD+/D-信号供USB2.0机器设备应用,因此只需改成Type-C的插口,USB2.0乃至USB1.0机器设备还可以适用正反两面插进。

Type-C引脚定义的理解
值得一提的是,应用USBD+/D-跟里面的DPonly模式相互配合,可以完成DP+USB2.0模式。DP占有4对TX/RX差分线,USB仅应用D+/D-。常状况下,USB2.0差分信号只能联接在其中一边,因USBType-CPlug无B6、B7。USB3.1仅用到2对TX/RX差分线做为手机充电线,正插时联接TX1/RX1,反插时连接TX2/RX2.能够看见随意状况下,都是会有2对差分线是并没有被采用的,DP更替模式便是把DP信号载入到这2对“不必要”的差分网上,进而完成USB3.1+DP与此同时工作中。
Type-C还带来了2条CC线和2条SBU线。CC线主要运用于PowerDelivery控制模块(下通称PD)的通信,CC线最先是用于分辨机器设备插进的方位:正插或反插,如果是正插,服务器应用CC1来和机器设备通信,反插应用CC2,能够看见CC应用的是单线协议书.SBU线在DP作用打开时,化身为DP协议书中的AUX_P/AUX_N差分线(它的正负极是可以依据正反插方位改动的),承担通信传输设备的DPCD,EDID等重要信息内容